项目动态多领域融合 ,多层级共通,公益行业全链条的综合性连锁型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首 页 >新闻中心 >项目动态

学校社工沙龙 | 探索学校服务,携手助力成长

浏览量:497

5月22日,由苏州市乐仁乐助公益发展与评估中心主办的学校社工沙龙顺利开展,来自苏州中学、苏州中学园区校、苏州市第一中学、苏州市第十中学、园区星港学校、园区东沙湖实验、园区星浦实验、昆山市葛江中学、昆山市第二中学九所学校的驻校社工,结合学校特色和经验进行分享。沙龙邀请到河海大学王毅杰老师、江苏师范大学魏晨老师进行交流和点评,无锡乐仁乐助总干事龚婷婷带领困境儿童领域、儿童青少年领域社工现场参与沙龙互动。

1

社工徐唐莹——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学生问题化解与家庭关系调适

分享了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FBT)在中低风险学生辅导中的实际应用。她围绕“快速评估问题—缓解情绪压力—赋能应对策略”三大维度,通过测量温度计、自我评价关键词、奇迹问句、探寻例外等方法或工具,评估学生问题状态,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联动家校社资源厘清支持网络,并分享“正念呼吸法”“身体扫描”等实用解压技巧,助力学生将短期压力转化为长效成长动能。最后分享了以解决构建希望为理念短焦疗法开展对学生服务过程中的感受。



2

社工周嘉威——

学校社工初期的校园融入








学校社工入校初期,从三方面快速融入。“能做什么”上,作为学校心理体系的补充,快速响应学生突发情况赢得信任,主动关怀支持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做了什么”中,与领导、心理老师协作并服务学生;“做得怎样”看,校方支持、学生信任度提升,工作推进顺利,但仍有深入空间。


3

社工马菁——

初中学校社工咨询服务分析和反思








进驻工业园区四所中学以来,驻校社工在学生咨询中通过数据整理发现,在两个月服务期内,累计开展社工咨询92人次,服务57名学生,其中危机干预13例。服务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服务渠道多元,包含主动求助(20例)、教师及心理老师转介(31例)等四种主要形式;二是问题类型集中,厌学、情绪、亲子关系等占比较高;三是家庭结构影响显著,特殊家庭学生占比达35%。通过数据总结发现,当前面临年级覆盖不全、角色认知不足等挑战。下一步将重点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加快社工信箱的推广,探索AI预筛查技术应用,提升服务精准度和转化率,推动心理健康服务提质增效。


4

社工翟秋娟——

秘密树洞








葛江社工从40封求助信切入服务,先是用一封封回信传递温暖、建立信任,后转为个别化关爱或重点个案,结合小组工作、成长课堂或家长/教师工作坊等形式,深度介入家庭和学校系统,实现从点到面的服务拓展。



5

社工张安南——

在高把控的中学场域中社工如何一步步开局








社工详细介绍了所入驻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自身服务的推进现状。在社工信箱的设立与运行过程中,面临着保密性与行政干预的双重挑战,初期德育主任曾提出查看信件并指导回信的要求,不过随着信任关系的逐步建立,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成长课堂与小组活动在学校的严格管控下艰难起步,社工凭借积极沟通,成功争取到了活动场地以及修改课件的权限。社工始终以真诚的态度开展沟通,并主动采取行动,逐渐融入学校环境,赢得了一定程度的信任,服务工作也得以逐步顺利开展。

6

社工孙冉——

高中学校社工如何介入润心工作



高中学校社工如何介入润心工作中主要介绍了学校社工的角色与使命,润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特色介入方式,包括个案咨询、小组活动、社工课堂和家校社联动。同时分享了工作经验,如早期筛查与分级干预机制、支持性环境营造、专业团队建设与协同育人机制等。最后总结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学校社工能够有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服务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



7

社工马子寅——

学校社工如何更好的做到“校家社”联动

学校社工分享推进家校社联动的四种方式:一是建立校社沟通机制,通过联席会议明确职责,开展心理普测并建档跟踪;二是打造温馨的"悦心室"作为非正式的高频互动空间,提供减压资源吸引学生参与;三是构建线上线下咨询体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对高风险学生建立多方协同干预;四是开展系统性支持,通过演讲宣传、心理委员培训、成长课堂等形式融入教学体系,目前已开展25节成长课堂及53次咨询,初步建立"需求-服务-反馈"的全流程支持网络。

8

社工陈潇雨——

从信箱到成长:学校社工的温暖助力








学校社工以“米亚信箱”为起点,倾听学生心声,建立信任桥梁;通过专业个案辅导,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解决学生困惑;组织小组活动,提升社交能力,构建支持网络;同时构建校家社协同机制,形成“发现—支持—成长”闭环,全方位护航学生成长。



9

社工陶文涛——

苏中教育体系内的嵌入式社工服务探索








首先,社工简单介绍了苏州中学的基本情况,从学生、教师和课程安排三方面,总结了学校“学业第一”、“活动众多”、“学生自决”的特点。依托学校特点出发,社工以“心理剧小组”为例,详细讲述了如何将学校社工服务嵌入原有教学活动体系;再以“志愿服务小组”为例,说明了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嵌入式服务的具体开展模式。最后,社工表明,学校社工服务的开展需要充分了解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结合学校特色,在不影响不干扰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实现支持、陪伴、教育、链接等功能,探索更多服务可能。

最后,魏老师从多个方面进行点评,其中包括社工信箱如何回信,教育手段跟社工方法如何融合。休息间,多地社工围绕多个沙龙主题进行细节交流和经验共享。


下午,乐仁乐助学校社工团队邀请了葛江中学社工分享《社工如何介入高危个案》,从5个真实案例入手,交流了社工介入步骤、危机化解与注意事项。接着,社工周宸安围绕《儿童青少年自杀自伤社会工作介入一本通》进行分析,魏晨老师对社工如何在个案服务中构建完整的证据链进行知识科普。